学文学理争议再起 给"文科无用论"拍一砖
中新网6月28日电 美国《侨报》27日刊出评论说,每逢一年一度中国大学招生时,有关“学文”、“学理”的争议也再度泛起。对文科的轻视也折射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困惑、社会对人才认知的偏颇以及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一个文明、开放、多元的社会,需要的不止是科学技术和理工科学生,同样需要传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和艺术的人。
文章摘编如下:
又到一年一度中国大学招生时,而每到这个时节,有关“学文”、“学理”的争议也再度泛起。近日,一名在新浪微博上认证信息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科普作家的网民,发布了多条关于学文科“贻害社会”的言论,引发网络舆论热议。
一位大学教授何以出此偏激之言?有网民翻出这位教授早在2007年就写过类似观点的博文。在那篇题为《不再需要哲学的年代》文中,他提到:“哲学专业的招生难和就业难其实已经诠释了这是个不再需要哲学的时代。”
如果单纯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这位教授的言论并非“奇谈怪论”,抱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之时,从那时起,很多人就认为“唯有科学才能救国”。直到今天,大陆坊间不是依然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民谣吗?
对文科的轻视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困惑、社会对人才认知上的偏颇以及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境。大量学文科(尤其是文史哲、社会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成了“文科无用论”的最好注解。
诚然,从直接提高劳动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说,不能没有科学研究与发明,不能没有理工科学生,这正如胡适曾说的,社会对科学家的需求量,永远比对会计师的需求量要多。但这并不能否定文科生对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试想,如果没有律师、会计师,没有科学的社会管理,没有文学、艺术和哲学,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人类还有没有进步?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
今天的中国正处社会转型,社会心态浮躁,道德滑坡严重,各种矛盾凸显,这不仅表明,中国社会法制和管理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也表明人们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过度关注、甚至膜拜物质的东西,而忽视了人文修养、忽视了对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的汲取。
一个文明的、开放的、多元的社会,需要的不止是科学技术和理工科学生,同样需要研究、整理并传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和艺术的人。文科有没有用,不是几个人嚷嚷几句所决定的,其在今天世界上的繁荣发展就已证明其存在的价值。(钟海之)
点击QQ号码在线交谈或留言
24小时电话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