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镇物揭秘
故宫镇物揭秘
来源 北京科技报 唐逸
用于避邪的宝匣内装的都是什么?———
9月中旬,正在大修中的故宫太和殿喜迎正脊顺利“合龙”,殿顶用于避邪的“镇物”宝匣也被放回了正脊正中的“龙门”位置。这是“镇物”宝匣50年来,首次尝试重登“金銮殿”上。故宫博物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后的故宫维修工作中,将恢复传统的“合龙”仪式,并逐步实现紫禁城内其余现存宝匣的归位。
太和殿“镇物”尘封库房50年后首次重返脊筒归位
“镇物”顾名思义就是镇邪之物。反映出古人趋利避害的一种心理。
游览故宫的游客,如果抬眼看紫禁城宫殿的屋顶,不难发现在屋顶正中最高处都有一条“脊梁”,这就是“正脊”,它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龙形装饰物,即“正吻”,与“正脊”相互咬合。而脊筒状的“正脊”正中的位置就叫“龙口”,传统上,古人会把“镇物”宝匣放入“龙口”的脊瓦下,这个过程就叫“合龙”。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曾表示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筑都有宝匣,它们都被安放正脊正中的脊筒内当做“镇物”。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员黄希明介绍,太和殿的“镇物”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修缮中被取下,后就一直存放在库房中。这次宝匣就是带着当年康熙帝重修太和殿时的大部分“镇物”,重返脊筒内归位。
“由于太和殿是紫禁城等级最高的宫殿。其宝匣内的‘镇物’品种、级别也是最高的!”黄希明告诉记者,宝匣的材质分为铜质、锡质或木质。一般内放经卷、五种元宝和五药等。太和殿作为等级最高的皇家建筑,“镇物”放置在铜鎏金的抽屉式宝匣内,宝匣表面鎏金,镌雕龙纹,异常精美。
根据康熙年间的历史文献《太和殿记事》记载,当时太和殿的宝匣内应有金钱、金银铜铁锡锞、金银铜铁锡牌、五色宝石、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匣内的物件已经不存在。所以,此次回放物件包括金锞和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物的残存部分。在安放过程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宣读了记载此次太和殿修缮经过的《太和殿修缮工程纪事》,并将“纪事”一并放入宝匣内。
故宫各殿的“镇物”各不相同,不少宫殿没有发现“镇物”,原因不明??
紫禁城里的宫殿由于功用的不同,其“镇物”宝匣的尺寸也不一,质地也各异。从已发现的宝匣来看,铜宝匣制作的普遍比较精美,表面镀金,有的还刻龙凤双喜图案。锡质宝匣,有的表面彩绘龙纹,有的则无装饰。木质宝匣一般无装饰。“镇物”的数量、等级差别不小。黄希明介绍,武英殿在清代为宫廷的修书之所,在年前大修其殿时,人们发现它的“镇物”宝匣里只有经卷。
在2005年故宫的大修中,拆卸屋顶的工人在昭德门屋脊正中的琉璃瓦下发现了宝匣,经过故宫专家仔细考证,发现在这个宝匣里有24枚铸有“天下太平”字样的金质压胜币,还有五色丝线,五种中药材,五种香料,五种金属的元宝和五色宝石。而同年,在贞度门取下的宝匣,内装“镇物”就要少得多,不同的是,此处发现的五药的纸包上,还墨字注明了各三钱的分量。
在故宫的大修中,也有未发现“镇物”的殿。对此,专家的解释是,很可能因为清末时期修缮时,因财力有限,而未填充。还有记载显示,民国时期故宫修缮时,曾经将一些“镇物”取下而未将其归位,不过这些“镇物”的实物仍存放在故宫内。
“镇物”中的藏物也有掺假的可能。专家认为,工匠可能会暗自克扣下一些价值高的“镇物”。资料显示,在1978年修缮天坛斋宫时。
发现正脊中木盒内的五个金属元宝没有金制的,只有两枚铜钱及银、铁、锡各一个。专家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原本就以铜代金;二是有人在“合龙”时做了手脚,一个3厘米的金元宝毕竟是相当值钱的。
“镇物”为何离不开数字“五”,这里面大有讲究
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明清史研究的专家冯尔康教授告诉记者,据记载,对于像宫殿这样讲究的工程,古人在把“镇物”放入宫殿的“龙口”脊瓦下时,往往会敲锣打鼓,举行祭祀仪式,有一种说法还会选童男,实为未婚的瓦匠来放置宝匣、扣好脊瓦。装在宝匣内的镇物,一般为五金元宝,指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各制一个小元宝。五谷杂粮就是稻、麦、黍、粟、豆。五香是指茴香子、花椒、八角、桂皮、丁香。五彩丝线,即红、黄、蓝、白、黑色丝线各一缕,有的还放入贵重药材、十二或二十四枚铜钱、珠宝彩石以至经书等物,故也有人把盒子叫作“宝匣药味”。
“镇物”为何离不开数字“五”?冯尔康教授介绍,这和皇帝身份关系密切,皇帝是“九五之尊”,但是,因为“九”代表皇帝自己,因此“镇物”不能使用“九”,于是就降低为“五”。而古代建筑中,对于风水文化尤其讲究,在太极五行学说的传统文化中,经常将“五”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镇物”遵循“五”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太和殿“镇物”缘何品种如此丰富?故宫博物院的黄希明认为,这也是和当时中国是农业社会有关,太和殿作为在紫禁城宫殿中最重要的一个宫殿,其“镇物”必然会面面俱到。
点击QQ号码在线交谈或留言
24小时电话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