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佛山市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我的文章

毛岸英,中华魂




毛岸英中华魂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3%AB%B0%B6%D3%A2&fr=ala0

我用二天的时间,看完了《毛岸英》电视连续剧36集,看过之后,我感觉到自己是一位毛主席的后代,又感觉到自己不配这样的人,现在很想做一位毛岸英式的中国人。

 

2011-4-14       456分写于观后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086cf00100pwt6.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1R98pvfZJs/

 

触动时代脉搏的英雄主义颂

 

抗美援朝战争烈士

 

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中文名: 毛岸英
别名: 毛远仁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 1922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 1950年11月25日
毕业院校: 列宁军政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是从来没有因自己是领袖的儿子而欺压百姓,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9年10月5日,温家宝来到毛岸英烈士墓前献上花束。他对着毛岸英的塑像说:“岸英同志,我代表祖国人民来看望你。祖国现在强大了,人民幸福了。你安息吧。”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在朝鲜桧仓郡志愿军总部陵园里,长眠着一位天下知名的烈士——毛岸英。几十年访朝的中国人,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到那里凭吊。按彭德怀的话说,他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他的光荣牺牲,既体现了领袖与人民的一致,也表现出个人崇高的献身精神。
  在同龄人中,有他那样曲折经历的非常少见。先后流浪、留学和在东欧参战,并在国内学农,参加土改,到工厂当干部,参加志愿军,最后牺牲在美军投下的燃烧弹形成的火海中。

曲折的童年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出生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随母亲及两个弟弟回长沙县东乡板仓隐蔽。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逮捕时,8岁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目睹了母亲与敌斗争和牺牲前的惨烈。随后,他被保释出狱,翌年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上海交给毛泽民
  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后不久,小弟毛岸龙去世(还有突然失踪一说)。党组织因顾顺章叛变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坏,幼稚园的孩子们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称为“红色牧师”的董健吾领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党的经济资助中断。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难时,对两兄弟的态度变坏。据毛岸英讲,兄弟俩曾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于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
  

在苏联的生活

  在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学习认真,不久便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毛岸英仍坚决要求参战。不久,他找到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不久,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1946年1月,他随苏共派往延安的医生一同乘飞机回国。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他直至牺牲时,身边还带着这支枪。

回到祖国

  
  

  





毛岸英到延安,毛泽东抱病到机场迎接。据中央机关工作的老同志回忆,毛泽东的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了许多。父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 大灶,并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吃惯了洋面包的毛岸英,这时睡农民的土炕,一样干起农活儿。1947年春,国民党进攻延安,他随中央机关北撤,又按毛泽东的安排去土改工作团,在山西临县参加试点。他写信报告父亲说,两个月的收获比蹲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此后,他又到冀中、山东搞过土改,并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毛泽东参加了婚礼,只送了一件穿过的大衣,并对儿媳说:“白天岸英穿,晚间你盖,都有份。”
  1950年春,毛岸英跟随李克农访苏并当过翻译,此后又要求到基层。1950年夏,他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并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

赴朝参战

  同年10月,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便要求入朝参战,并得到毛泽东支持。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

不幸牺牲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有两人先后跳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烬。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
  毛岸英牺牲当天,有人便提出要把遗体运回国内。彭德怀虽然难过得一天没吃饭,还是决定就地安葬。后来,彭德怀又提出为他立碑,说明他自愿参加志愿军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在与彭德怀见面时也强调“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并说“你们做得对”。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
  
  







毛岸英入朝参战虽然只有短短的34天,他没有作出如同邱少云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那样的英雄壮举,更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和纪念奖章。但是,他作为“志愿军的第一人”,其中值得挖掘和品味的东西,以及他和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在硝烟散去,在今天中国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环境时留给人民的思考,更显出了他的弥足珍贵。
  毛主席本人在1951年3月,与他的老友周世钊谈话中说: “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

人物年表

  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 1925年10月举家迁往广州
  1930年10月24日,与母亲杨开慧一同被捕
  1931年春节前夕,由地下党安排到大同幼稚园,化名杨永福
  1936年由东北军将领李杜将军带到法国
  1937年从巴黎来到莫斯科
  1940年加入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团支部书记、伊万诺沃市列宁团区委员
  1942年5月进入伊万诺沃苏雅士官学校学习
  1944年夏转为联共(布)正式党员担任某坦克连指导员
  1945年底,经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批准,随同两名苏联医生回国
  1948年进入河北建屏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学习
  1949年调中央社会部工作
  1949年10月15日与刘思齐结婚
  1950年10月,毛泽东决定毛岸英入朝
  10月8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彭德怀飞抵沈阳
  10月19日随志愿军司令部到朝鲜,担任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任党支部书记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牺牲于朝鲜战场,年仅28岁。

编辑本段回忆文章

  毛岸英是红色后代的光辉榜样。在革命改变旧制度的急风暴雨中,做到这一点也许多少容易些;进入和平建设年代,则难而又难。
  







毛泽东的亲属和好友看望毛泽东时,大家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禁忌,就是从不提起毛泽民、毛岸英。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红色后代中,毛岸英是光辉的榜样。在有着千年封建血统观念的中华大地上,毛岸英走过的人生道路格外令人敬佩。因为这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平等观教育的结果,也是对旧传统观念的有力冲击。在革命改变旧制度的急风暴雨中,做到这一点也许多少容易些;进入和平建设年代,则难而又难。多少年后,人们讲起“毛泽东的儿子上前线”还不胜感慨,恰恰也在于此。
  据毛泽民的遗孀朱旦华回忆,多年来亲属和好友们去看望毛泽东时,大家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禁忌,就是从不提起毛泽民、毛岸英,以避免引起毛泽东的伤心。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战后,毛泽东多次接见和慰问烈属,心情都显得沉重,因为他自己同样也是烈属。尽管有些烈属想迁回亲人的遗骨,但是,人们知道毛主席的儿子也牺牲在朝鲜,埋葬在朝鲜,就都不再说什么。这种领袖带头奉献的精神,恰恰是新中国拥有强大力量的重要源泉。
  他一向反对特殊化,就某亲属“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一事,回信表示:“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
  毛岸英回国后,一直反对人们因他是领袖的儿子而另眼看待。湖南解放后,他非常怀念当年冒着危险照料自己的外祖母向振熙(杨开慧之母)和其他亲属,经父亲同意专门去了一次湖南老家为外婆祝寿。不过,面对一些亲属按照旧观念提出的安排职务的要求,他都不讲情面。1949年10月,毛岸英给表舅向三立写了一封信,就某亲属“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一事,表示“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于此。”他又说:“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她现在也许骂我‘不孝’,骂我不照顾杨家,不照顾向家,我得忍受这种骂。”他还解释说:“至于父亲,他是这种做法最坚决的反对者。”出于认为“我本人是一部伟大机器的一个极普通平凡的小螺丝钉”的思想,当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后,他便不顾毛泽东身边的人劝阻,坚决要求入朝参战。父亲也表示支持。
  
  







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决心,是中央在1950年10月才最后确定的,11月上旬之前参战一事对外还保密。毛岸英因经常回家,并帮助翻译与苏联协商的电文,在彭德怀受命时便知道此事,于是求“彭叔叔”带他去朝鲜。毛泽东身边的人以及负责保卫的李克农都不同意,因为他们知道毛泽东的家庭在革命斗争中付出了多大牺牲,更何况此次要面对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美军,要“锻炼”也绝不能选择这种随时可能牺牲的地方。毛岸英却向父亲讲了自己的决心,得到了支持。然后,他告诉病中的妻子,自己要出远门。当中南海里的许多人都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得到的回答只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950年11月25日上午11点左右,美军4架战斗机嗡嗡怪叫着在志愿军司令部上空盘旋,随即扔下几枚汽油弹。已躲入防空洞的毛岸英等四名参谋见敌机飞走,便跑回来。谁知紧接着又飞来四架敌机,扔下无数汽油弹,毛岸英等再向外跑,为时已晚。炸弹在屋顶及前后落下来,木板房的门已被火封死,一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刚躲进防空洞的彭德怀听到外面有人喊道:“不好,作战室有人值班呢!”
  彭德怀忙问:“都是谁?怎么不疏散?”
  彭德怀一边说着就往外跑。
  “这时出去太危险了!”警卫员景希珍死命抱住彭德怀,不让他跑出去。
  彭德怀火了,大声骂道:“放开!快放开,再不放老子毙了你!”
  景希珍哭着,死也不肯放手。
  彭德怀用力挣脱后,就直冲司令部的木房。当知道毛岸英在里面时,冲着起火的作战室大叫:“岸英,快跑出来,听见了没有?快跑出来……”
  但是,毛岸英再也听不到喊声了,他已在熊熊大火中壮烈牺牲。
  彭德怀气得直跺脚,立刻掏出手枪来,面对敌机逃跑的方向,对着天空“砰砰”地放了两枪。
  枪声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痛苦的喊声,在朝鲜前线上空回旋。
  大火扑灭后,有人找到了岸英的手表,把他交给彭德怀。
  彭德怀噙着泪水,把表递给秘书綦魁英说:“保管一下。”
  毛岸英牺牲了!

编辑本段爱情故事

  
刘思齐第一次见到毛岸英,是在8年之后的1946年7月。刘思齐在1939年随父母亲离开延安前往苏联。不料,在路过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陈振亚和张文秋被新疆当局扣留。1941年5月21日,陈振亚在新疆遇难。1943年4月,张文秋在新疆被反苏、反共的盛世才逮捕,刘松林也和母亲一起进了监狱。同时入狱的还有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等。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代表和国民党谈判,多方营救,被关押在新疆监狱的130多位革命者终于在1946年6月获得释放。应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要求,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张治中将军,派武装将这一大批人集体护送到了延安。过了6年铁窗生活的刘松林,回到延安后又见到了毛泽东,见面的地方仍是中共中央党校礼堂。那是在她们回到延安的第二天,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专程前往看望这批出狱的同志。第二天,毛泽东派人来接“干女儿”。在毛泽东的家,刘思齐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那时,毛岸英24岁,长刘思齐8岁。半年之前他才从苏联回国,回到阔别19年的父亲身边。毛岸英是一位英俊的小伙子,长得比毛泽东还高。毛岸英给刘思齐的第一印象是很随和。他虽然在苏联呆了10年,但中国话依然讲得很好,刘思齐讲的话他都能听懂,不像刚从国外回来的。就这样,刘思齐把毛岸英当成了大哥哥,喊毛岸英“大哥”。不过刘思齐在延安跟她这位大哥仅见了这么一面而已。毛泽东考虑到毛岸英在国外太久,不了解中国国情,所以就让他自带口粮,到延安城南15里的吴家枣园,跟一个劳动模范学习种田,平时难得回家。
  1948年3月23日,在人民解放军已转入进攻的形势下,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前委离开陕甘宁边区,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4月22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却没有再回延安,而是继续向东,于5月27日到达了平山县西柏坡。不久毛岸英也从山东来到了西柏坡,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编辑助理。正巧,就在这时,刘思齐来西柏坡看望母亲张文秋。她在一个下午去毛泽东那儿,在那里又遇见了毛岸英———这是他们第二次相见。
  18岁的刘思齐,梳着两条辫子,已经是个大姑娘了。毛泽东留她吃饭。那天晚上,毛岸英跟她一直谈到11点多。此后,刘思齐在西柏坡住了近一个月,跟毛岸英有了很多次的接触,彼此产生了感情。刘思齐假期结束后回到山西,进入长治北方大学学习。毛岸英跟她保持通信联系。毛泽东发现自己的长子爱上了自己的干女儿刘思齐,对这门亲事当然很满意。1948年9月,毛泽东邀张文秋见面时,跟她商量这桩亲事。张文秋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毛岸英和刘思齐正式订了婚。
  
  

  





毛岸英很想和刘思齐早点结婚。但是,当时华北解放区在男女结婚年龄方面有明文规定,男20周岁、女18周岁方可结婚,而刘思齐的实足年龄离18周岁还差几个月,所以毛泽东没有同意。毛岸英很不高兴,还闹了情绪。毛泽东为此发火道:“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的!”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个周末———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北京结婚,婚礼隆重而简朴。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为他们主持婚礼。周恩来和邓颖超、朱德和康克清、刘少奇和王光美、李富春和蔡畅、谢觉哉和王定国等重要领导人夫妇成了婚礼上的贵宾。毛泽东只送一件大衣给毛岸英,说:日间岸英穿着御寒,晚上盖在身上,两人都暖和。这时,毛岸英在中央调查部担任机要秘书和翻译,新房就设在中央调查部的院子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便和指挥所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随彭德怀飞往了沈阳。临行前,毛岸英托毛泽东办公室的一个同志转告刘思齐,说组织上派他出差去了。10月13日,毛岸英回到家方知,在他走后,刘思齐得了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北京医院。毛岸英在医院里陪了刘思齐两夜,于10月15日清晨又随彭德怀飞回了沈阳。1950年10月15日早晨,毛岸英在医院里告别了妻子刘思齐。毛岸英这一别从此便音讯杳然。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朝鲜领导人

  金日成: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的典范和楷模,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牺牲了包括妻子在内至亲至爱的五位亲人;为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和保卫世界和平,他又把最疼爱的长子毛岸英送来朝鲜。岸英牺牲了,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朴正爱:感谢毛泽东主席派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时送来自己的亲生儿子,帮助我们打败了侵略者,挽救了我们的国家。朝鲜人民永远牢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 毛岸英
  金永南: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毛岸英烈士是我们朝鲜的亲密战友,朝鲜全国漫山遍野都渗透着志愿军将士的鲜血,中国人民支持了我们的正义事业,我们不会忘记,深表感激。
  杨亨燮:毛岸英作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为了朝鲜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岸英烈士和志愿军所创下的不朽功勋。

中国领导人

  周恩来:毛岸英入朝一个月零三天就牺牲了,他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毛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彭德怀: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
  江泽民:我听洪学智同志讲过毛主席是怎么把毛岸英送到朝鲜前线,毛岸英是怎么牺牲的以后,十分感动。假如我们所有的干部对子弟都能像毛主席对待毛岸英一样,我们的党一定兴旺,我们的党一定为群众所拥护。

编辑本段相关诗词

  (一)
  痛悼毛岸英——电影《毛岸英》观后作
  毛家岸英,与命抗争。八岁坐牢,受尽煎熬。
  少年苦难,捡过破烂。后去苏联,学战非凡。
  回到延安,历练数番。抗美援朝,再显英豪。
  凤凰涅褩,人天共仰。忠灵永垂,日月同辉!(民亭新作)
  (二)
  《毛岸英》
  1
  龄年丧母闯难关,艾萧百万,碧血染青天。风雨纵横苦绵绵,身躯虽小毋畏寒。
  硝烟滚滚赴黄泉,东成之子,正如主席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
  异域他乡,英魂忠骨,青松翠柏,看往昔岁月:硝烟弥漫,熊熊烈火,碧血成海。纸婚便逝,老来丧子,鸭绿何以断血脉?悲难尽,问苍穹大地:天情何在?
  五内尚有阴霾,言亡夫云欲变英台。今中老青少,代代铭骨,英烈美名,永无忘怀!为国舍命,赤胆忠诚,以身向民报春来。数十载,君至否极乐,幸福花开?

编辑本段永远的怀念

  《求是》杂志2011年第1期刊登了毛新宇怀念毛岸英的文章:《永远的怀念——从电视剧〈毛岸英〉说开去》
  1950年11月25日,我的伯父毛岸英壮烈牺牲于朝鲜平壤会昌郡志愿军司令部,年仅28岁。前段时间,电视剧《毛岸英》将伯父伟大短暂的人生搬上屏幕,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观看这部电视剧,每看一集我都流泪,伯父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折射出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伯父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
  在伯父和父亲的童年记忆中,总是跟随着爷爷奶奶到处奔波,开展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爷爷奶奶的革命经历对他们兄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奶奶杨开慧,不仅教授伯父文化知识,还教育他树立革命的人生信仰,树立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奶奶为革命而牺牲的壮举,本身就是伯父的光辉典范。奶奶牺牲后,伯父兄弟三人被送到上海。由于叛徒的出卖,上海党组织遭到破坏,伯父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过着暗无天日的流浪生活,叔叔毛岸龙不幸得病夭折了。伯父和父亲相依为命,卖报、推洋包车、捡垃圾,苦难的经历,锤炼出他们顽强的意志。最终,党组织在上海街头找到了伯父和父亲,将他们送至苏联。在苏联的十年中,伯父和父亲如饥似渴地学习,特别是系统学习了马列著作和爷爷的哲学思想。爷爷和他的战友们长征到了延安,十分关心在苏联学习生活的这批孩子,经常派人去苏联,给他们带去中国的书籍和各种刊物。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曾到苏联看望他们,高兴地和兄弟俩合影留念。后来,周恩来把这张照片带回了延安,爷爷见到照片也十分欣喜。
  伯父和父亲在苏联健康地成长着,长身体长知识,爷爷经常写信教导他们,年轻时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中年以后以学习社会科学为主,要努力学习一切科学知识。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贺子珍奶奶和李敏姑姑来到苏联,和伯父、父亲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庭。贺子珍奶奶慈母般照顾着伯父和父亲。苏德战争爆发后,伯父给斯大林元帅写了信,要求参加到抗击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中去,伯父来到列宁军政学院,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后来担任了苏军坦克连指导员,和英勇的苏联红军将士一起,从苏联打到波兰,又从波兰打到了德国柏林。父亲岸青和李敏姑姑等中共领导人的子女也投入到伐树木、修道路、缝被子等支援前线的劳动之中。二战结束后,伯父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完成了大学学业,父亲岸青则进入东方大学学习。1945年,伯父返回祖国,回国前夕斯大林元帅接见了他并赞扬了他在苏德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赠给伯父一把小手枪作为纪念。
  能够回到祖国和爷爷相聚,伯父心中感到无比甜蜜和喜悦,他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早日见到日思夜想的父亲。爷爷、伯父父子相见,喜极而泣。伯父来到延安后不久,爷爷就发现,伯父由于长年生活在苏联,对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对中国的农民和农村,都已经变得有些陌生了。爷爷让伯父脱掉了苏联的军服,换上了中国的装束。为了让伯父补上中国革命这一课,爷爷送伯父上劳动大学,拜延安劳模吴满有为师,学习种地干农活。伯父也由苏联共产党员转为中共党员。伯父很快适应了艰苦的生活环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会了干全套农活。解放战争期间,伯父先后到山西、河北、山东三省参加土改工作。他更加了解了中国农村和农民,同时自觉地将学到的革命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解决了不少土改中的难题。这时的伯父也收获了甜美的爱情,和我的大姨刘思齐相识相爱。伯父和大姨都是烈士后代,思想容易产生共鸣,感情基础深厚。我要在这里顺便提一句,我的父亲毛岸青于1947年回到中国。爷爷为了让父亲同样补上中国革命这一课,也安排父亲化名杨永寿,到黑龙江省克山县参加土改工作,父亲像伯父一样,深入群众,走乡串户,将党的土改政策编成歌谣,形象生动地向贫苦农民宣传,父亲还在当地发明创造了一些农业生产工具。1948年,父亲经李富春、蔡畅夫妇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不久,1949年10月15日,伯父和大姨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眷属。长子结婚,这一天爷爷特别高兴。在中南海家中,举行了简单朴素的喜宴。爷爷送给伯父和大姨的新婚礼物是他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时穿过的大衣,这件衣服对于伯父和大姨来说是极其珍贵的。
  伯父和大姨新婚后,并没有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伯父对自己要求很严,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在他的强烈要求下,被安排到北京机器总厂工作,担任党总支副书记。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中国领土。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伯父挺身而出,毅然走上了炮火硝烟的朝鲜战场。在朝鲜战场上,伯父和志愿军司令部的同志们同甘共苦,努力工作。为了减少勤务兵外出打水的次数,保护战友的安全,他十分注意节约用水。据伯父的同事赵南起回忆,每当深夜来临,伯父就会掏出大姨的照片深情凝视,难以成眠。伯父随志愿军入朝参战,行前去医院看望大姨,并没有告诉大姨真相。到外婆张文秋家,也没有告诉外婆真相,只是拜托外婆照料父亲岸青的生活。有谁会料到,伯父这次和她们的分别,竟是永别。1950年11月25日,美军飞机轰炸志愿军司令部,伯父壮烈牺牲了。爷爷、外婆、大姨、父亲、母亲都感受到了巨大的伤痛。1959年,伯父牺牲已近10年。爷爷十分关心大姨再婚组建家庭的事,就把母亲找来,要母亲去做大姨的思想工作。大姨哭着对母亲说:伯父牺牲近10年了,她还没有见到伯父的尸骨,见不到伯父的尸骨她是不会再婚的。母亲把大姨的想法和愿望转告给爷爷,爷爷听完后老泪纵横。为了实现大姨的心愿,爷爷自出路费,还出钱给母亲和大姨做了新衣服,让母亲陪大姨去朝鲜给伯父扫墓,并嘱咐到朝鲜要通过中国驻朝大使馆,不要惊动朝鲜政府。在伯父的墓前,大姨昏了过去。一段段往事让我一次次体悟到爷爷的伟大。为了国家和民族,爷爷将最喜爱的长子送上了战场。当儿子壮烈牺牲后,他没有要求把儿子尸骨运回国,而是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起,埋在了朝鲜的青山绿水之中。母亲生前,我三次陪她给伯父扫墓,每次都见母亲流着泪,在伯父的墓前轻声呼唤伯父。在我的人生成长经历中,我记不清母亲有多少次用伯父的业绩来教育我,希望我成长为伯父那样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新中国建立60周年前夕,温家宝总理率代表团访朝,在伯父墓前,温总理动情地表述了中国人民对伯父永恒的怀念。伯父和成千上万壮烈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的功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伯父牺牲60余年了,人民以各种方式来怀念他。我要终生以伯父为学习楷模,像伯父那样去报效祖国和人民。[1]

 

《毛岸英》导演:毛泽东父子精神世界是对百姓的爱

http://www.ahradio.com.cn                             2010-11-11 11:1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主席当年在延安窑洞前说的这句话,就是电视剧《毛岸英》的主题和魂灵,也是我作为导演特别想表现的精神主旨。

触摸剧中人物的灵魂

  《毛岸英》全面展现了毛岸英从出生到牺牲英勇奋斗、壮烈殉国的生命历史,描述了他短暂人生中学习、工作、爱情、战斗经历和家庭生活,同时展示了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毛岸英与母亲杨开慧、与妻子刘思齐、与兄弟毛岸青及亲人间的美好亲情,深沉赞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伦美,同时塑造了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真实形象。

  然而,我并不在揭秘上下功夫,而是用翔实的史料,不为人所知的真实细节,在忠于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追求以情动人。着重表现毛泽东、毛岸英父子对中国人民无比深沉的人间大爱,以及他们为中国革命、为理想所经历的生离死别,其中毛岸英幼年丧母、出征别父、思齐新婚丧夫、毛主席老年丧子,这几种人间悲怆交织在一起,集中在一个家庭,演绎成一段跌宕起伏的建立在理想主义、民族大义、国际道义、人类正义基础上的旷世真情。本剧将这种人世间的大爱,以一种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的雷霆万钧,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将毛泽东与儿女间的爱之深、爱之切、爱之高尚,寓于平凡的点滴事件当中,寓于默默的体贴和无声的关爱中,使之更加深沉、更加动人心魄。

  毛岸英从毛泽东那里秉承的革命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对祖国对老百姓赤子的拳拳之心,他谦虚好学平易近人的作风,他不畏艰难公而忘私的人格,他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不良风气疾恶如仇的品质,我相信对于今天的社会风气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是当代青年的偶像。

  本剧着重从一个父亲的视角来诠释毛泽东的爱之胸怀,表现毛泽东既有人民领袖奉“人民为上帝”的博爱,又有人类共通的却又不同凡响的父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情和人伦之美,展示出他们“一对父子,两代楷模”的风采。

  在当前电视手段越来越发达的前提下,我坚持以作家的视角展示毛泽东和毛岸英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就是对老百姓的爱,我希望这部作品有朴实而深沉的内在表达,我期望跨越历史,真正地触摸到剧中人物的灵魂,看到他们,听到他们,呼吸到他们……

  法国的作家电影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可能,像罗伯·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他们那样用摄影机作笔,在银幕上写作小说,摄影师时刻记住,现在是作家自己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拍成电视剧,无疑具有独到的视角和体验。花哨的处理在我们这些坚持传统的创作面前常常会显得弱不禁风,我只相信对美的一种感觉和追逐。用一种充满激情的叙事态度去讲这个故事,故事最重要。我想强化这种文学叙述的讲故事效果。

把内心的想象推向极致

  美术与声音是我飞翔的两只翅膀。我对美术和制景的要求是真实和朴实,全部场景都必须是实景,都是对那个年代的某种再现。

  声音的要求是台词,动效后期可以补救,而台词的饱满和生动才是我所渴望的。

  我是从事写作和教书的,我最不懂的就是表演,所有书本上的表演体系和规则,面对我的无拘无束的风格,都会显得苍白!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越是具有创造精神的表演越会有争议,有争议才会有活力,就像是河流有迭宕有回旋才会有生命。那些照搬教材和摹仿前人的表演,是与本片格格不入的,一切所谓的表演都应该是自然形成的,不能使劲,不能矫情,同时又能将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推向极致!极致才是艺术。

  黄色和黑色,将主宰我们的视觉空间,黑色是土地的颜色是农民兄弟皮肤的颜色,黄色是黄土高原和黄河的色彩,是我们美丽的肤色……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三管乐队,现场录音,追求的就是大气恢弘,一如英雄的志愿军官兵们一往无前的气概!

  我的所有的期望,都是渴盼回到那个年代,和毛岸英一起爱,一起恨,一起生与死……为国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

  最后是我为本片写的一首主题歌词,献给为祖国和平牺牲的英烈们: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

  凤凰涅槃,人天共仰,为国舍命,日月同光。刘毅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wOTY1NjI4.html

 



——电视剧《毛岸英》研讨会发言记录(全文)


李京盛:(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
三十四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 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在全社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反响。成了央视近期收视率高的一部电视剧得到了全国广大观众的赞扬,各大报刊、网站都给予了充分地报道。很多观众报刊网络上发表了观感,认为电视剧《毛岸英》打开了历史之门,触动了时代的神经,让人们看到了毛岸英短暂而辉煌的人生为当今的观众树立了一个坚强、勇敢、充满人性美的新形象。这对我们今天的年轻观众来讲确实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这部电视剧使全国人民再一次认识到了毛主席和他的家人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用真实的故事表现了人民领袖这种博大的胸怀,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也非常鲜明、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使人们在感动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振奋、鼓舞!

胡恩:(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本剧是为纪念毛岸英牺牲6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而创作拍摄的三十四集电视连续剧
《毛岸英》于今年十月二十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毛岸英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电视剧全面展现了毛岸英同志从出生到牺牲英勇奋斗、壮烈殉国的生命历程。细腻地展示了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与妻子刘思齐、与兄弟毛岸青及亲人间的美好亲情。深情赞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情美和人伦美。毛岸英对祖国、对老百姓的拳拳之心,对工作的谦虚好学,对同志的平易近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不良风气的嫉恶如仇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一方观众。毛岸英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这部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宣传、播出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要简要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时代呼唤英雄,人民需要楷模。电视剧《毛岸英》生逢其时。一位文学家曾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生物之群,一个有英雄而不知
尊重英雄的国家是不可救药的奴隶之邦。电视剧《毛岸英》制作播出的目的就是要歌颂英雄主义,弘扬民族精神。让英雄史诗永远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岸英》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传记,更是一部英雄主义的颂歌。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他自幼受到毛泽东优良家风家教的熏陶,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磨练,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他8岁时母亲杨开慧被敌人杀害,从此流浪街头,历经磨难,后被党组织营救,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生活、学习。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加入苏联红军与德寇英勇作战,二战胜利后回到亲爱的祖国,在延安参加劳动、土改,解放初期他到北京机器总厂工作,与工农群众亲密无间。抗美援朝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因抢救作战资料不幸在敌机轰炸中光荣牺牲,年仅28岁。作为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身上承载着父子情、夫妻情、母子情,更有阶级情感、国家命运和民族主义,他是半个世纪前的英雄、楷模和偶像,也是今天新时代的英雄、楷模和偶像。他从父亲毛泽东那里秉承的革命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爱国情操,务实作风,用于奉献和牺牲的品格,重情讲义的优秀品质,都将对今天的社会风气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必将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喜爱和崇敬。
看过这部片子的有关专家学者指出,在目前整个电视剧环境当中,这部片子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需要讲正义、讲精神,多一些毛岸英这样的人,为人民、为事业、为理想,太需要这样的片子了。许多观众看过电视剧《毛岸英》以后纷纷发表观感,他们认为电视剧《毛岸英》让我们的心灵再一次震撼,让真实的毛岸英回到我们中间,让我们中华儿女从对深深怀念与追思中寻求心灵的纯净,获取人的心灵真善美的回归。可以说制作播出《毛岸英》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顺应了人民大众的呼唤,顺应了历史的需要。电视剧《毛岸英》的播出恰逢其时。
饱满的剧情,全实景的拍摄,电视剧《毛岸英》以情动人,以剧取胜。《毛岸英》一剧从思想高度、历史高度、文化高度全面展示了毛岸英短暂坎坷又伟大的一生。本剧以情为灵魂,以毛岸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刘松林的回忆贯穿其中,着重表现毛泽东、毛岸英父子对中国人民无比深情的人间大爱。以及他们为中国革命、为理想所经历的生离死别。在这种感情的互动和旋流中,体现出人性的美丽和人格的高尚。其中幼年丧母,出征别处,新婚丧父,老年丧子,这几种人间悲怆,交织在一起,演绎成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建立在理想主义、民族大义、国际道义、人类正义基础上的旷世真情。本剧将这种人世间的大爱,以一种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雷霆万钧的力量艺术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剧中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和志司党委商量后亲自起草电报把这件事向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军委作了报告,毛泽东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强压悲痛,掷地有声地说,老百姓的儿子可以血洒疆场,我毛泽东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呢?最后交代先不要告诉刘思齐。剧中入夜毛泽东独自一人给毛岸英点燃蜡烛,抱着儿子的遗物老泪纵横,痛哭失声。每当看到这里观众都会被深深地打动。在整部剧当中浓浓的亲情、激情、真情渗透在每一个段落,以情动人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
该剧拍摄创作完成的过程中实现了全部实景拍摄,涉及湖南、陕西、陕西、河北、北京、上海、俄罗斯和朝鲜等地、国家。韶山毛主席故居、板仓杨开慧故居、延安宝塔山、枣园杨家坪、河北西柏坡、北京香山双清别墅、颐和园、中南海丰泽园、颐年堂、菊香书屋等等。以及俄罗斯莫斯科的红场、克林姆林宫、莫斯科东方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圣彼得堡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朝鲜志愿军陵园毛岸英墓地等等,都是取自实景拍摄。剧组主创人员通过这些实景拍摄,艺术地再现了时代和人物的特色,在过期制作当中,又使用了三管制的交响乐队录制音乐,使全剧的制作精美、大气磅礴。
该剧导演刘毅然曾这样表述,本剧一如既往地以作家的视角展示毛泽东和毛岸英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就是对老百姓的爱。新锐演员于晓光扮演的毛岸英清新脱俗、充满了激情和理想。不仅成为了新的青春偶像,更为当代青年人树立了一面旗帜。创作人员对本剧倾注了深沉的感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演绎了伟人的博大情怀,创作了感人的艺术形象。电视剧《毛岸英》播出以后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同时它也收获了今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收视第六的非常好的成绩。这也是广大观众对出品单位和全体创作人员心血结晶的最好褒奖。
领导重视工作到位,电视剧《毛岸英》的拍摄播出,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中央电视台高度重视电视剧《毛岸英》的创作和生产。中央电视台下属中央新闻电影记录制片厂作为出品方和其他几家拍摄方共同参与了这部剧的创作、组织、生产、拍摄。同时为了拍好这部剧,我们搭建起了一流的主创班子,确保了该剧的创作生产。该剧制作完成以后,中央电视台积极地安排该片的审片和排播。同时,聚全台之力来整合资源,做好播出前的宣传,让电视剧《毛岸英》在金秋十月和观众见面。在播出期间,进一步加大这部电视剧的宣传力度,确保《毛岸英》播出的圆满成功。电视剧《毛岸英》在毛岸英同志的诞辰日期间于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这既是对英灵的悼慰,也唤起了我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
我们要再次感谢电视剧《毛岸英》剧组的全体演职人员为广大观众拍摄了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弘扬爱国主义理想和民族精神,讴歌时代风采的优秀电视剧不断涌现。

仲呈祥:(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毛岸英》这部电视剧在中央一套播出,体现了我们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意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电视剧在中国,无疑是一个当代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是一个电视剧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电视剧在中国承担着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独特的难以取代的作用。电视剧文化是中华民族当代大众文化当中起标领作用的排头兵,是一种最广泛的重要艺术形式。我想,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党中央非常重视我们电视剧文化的建设,重视电视剧的创作、播出和鉴赏。
今天这个会议本身就证明了一个事实,必须高度重视像《毛岸英》这样的,有思想的艺术同有艺术的思想统一起来的优秀作品它的宣传、播出,对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文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给我感受最深的一条。所谓文化自觉,第一条就是要自觉认识文化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电视剧说来,就是要自觉地认识电视剧在中国当代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如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的,文化的功能只能是这十二个字: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我们已经好久不提教育人民了。其实《毛岸英》这个电视剧就证明了观众是需要引领的。
当然首先是尊重,其次是不能迎合; 观众是需要教育的,是不能够消极地适应的所以我认为它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明智之举。我们要自信,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艺术就能传达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准则,就能张扬中华民族当代的文化风采。《毛岸英》这部戏就决定了这一条。它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人民英雄的呼唤。这个电视剧的播出对于优化我们当前的电视剧创作和鉴赏的环境,对于营造中国当下电视剧良好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毛岸英》的出现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一条,讲毛岸英如何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直接教育下,在革命实践的熔炼下,成为了一个毛主席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其实我们的人民是需要这种精神食粮的,是呼唤这种优秀作品的。所以我觉得这部戏的播出对于净化环境、优化氛围功莫大焉。
我们的电视剧小而言之也是个宝塔,这个宝塔应该是包容,塔座里可以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不超越价值取向的都可以进来。但是塔尖一定要有文化选择的眼光,把《毛岸英》这样一种有思想的艺术跟有艺术的思想和谐统一的作品推到塔尖去。
我为什么要说是有思想的艺术呢?就是要反对那种唯美至上的、唯艺术而艺术的东西,任何不存在思想的艺术都是没有灵魂的艺术,都没有生命力。一定要是像《毛岸英》这样一部情感化、审美化、艺术化了的电视剧,它是以情感人的。而不是公式化、概念化,不是喊口号的。把这样一部好戏推到塔尖去,这是一个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
这是一部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的作品。它的出现,表明我们的电视剧可以无愧为新世纪标领中华民族大众艺术潮流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种光荣称号,也才能够在我们未来的电视剧持续繁荣的进程当中,走得更好,走得更正,走得更加健康!

张德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
电视剧《毛岸英》导演刘毅然曾写的《摇滚青年》在当代文学史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今天他给我们塑造了另一个青年的形象,那就是毛岸英。像他这样的新锐的新潮的作家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题材,这和当年他写《摇滚青年》时的精神状态和表达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是当年的摇滚青年了,他回归到更本质的东西上了,去寻找人性最根本的东西。从文学作品《摇滚青年》到现在的影视作品《毛岸英》,作家导演刘毅然从事艺术的过程中不断地追求有价值的东西。
毛岸英是个阳光的青年,八岁以后母亲离他而去,带着弟弟到处流浪。可以说受尽了人间的各种磨难,尝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人的童年有了这样一种经历,会让人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带着阴影看世界看人生。但是我们看到的毛岸英却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充满激情的青年。这个作品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也是对人物的一种精神状态进行解读。毛岸英回到延安以后接受了毛泽东的教育,首先让他到柳林乡劳动、参加山西土改、山东复查土改等等,一次次告别的场面都感人至深。包括他对同事、对战友、对乡亲的感情跟毛泽东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和毛泽东思想是分不开的。毛岸英这个人物形象是能够用来解读很多东西的,他的思想和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特别可贵。从毛岸英的精神风貌可以看到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中国青年的精神状态,充满志气、朝气蓬勃。
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青年、表达了一种作风、展现了一种境界。看了这部作品以后不仅理解了毛岸英,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会更加深一步,对我们党的思想作风和党的路线都能够加深理解。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今天很薄弱的。观看《毛岸英》让我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悟。这部剧的播出是一件非常及时、非常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曾庆瑞:(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毛岸英》这部电视剧艺术地演绎了毛岸英从出生到牺牲的英勇奋斗、壮烈殉国的生命历史。一个28岁的鲜活生命被毁灭在罪恶的战争的一片火海之中,无疑是人的命运的一大悲剧。对于伟大的不朽的抗美援朝来说,这又无疑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无比崇高壮烈的英雄悲剧。这部戏的导演刘毅然说,毛主席当年在延安窑洞前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句话,就是电视剧《毛岸英》的主题和魂灵”,也是他“作为导演特别想表现的精神主旨”。
《毛岸英》在当下中国的电视剧里其实显得非常另类。也许,这部电视剧可以用揭示一代世纪伟人毛泽东和他儿子的父子家庭秘史来吸引人,但是导演说,他“并不在揭秘上下功夫”。也许,这部电视剧可以编织现代中国红色年代这个第一家庭里发生的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吸引人,但是导演没有在这方面去想象,全剧就是一种弱情节叙事。也许,这部电视剧还可以非常时尚地虚构一点主人公留学苏联期间和回国以后在男女恋情上的故事,用时髦的青春偶像剧元素吸引更多的观众的眼球,但是导演只把镜头聚焦在毛岸英和刘思齐纯真的爱情描写上。就连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戏,这部电视剧也没有像通常的电视剧那样着意于战争场面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宏大叙事。以至于,眼下时髦的“明星效应”也无影无踪。从艺术上讲,甚至可以让人感觉到,导演和摄像师还有其他造型艺术工作者,都不是把心思放在追求画面语言的语法和修辞的精雕细刻上。无论构图还是场面调度,还是构图里景物配置舞美造型抑或光影色调景别摄法,都没有刻意经营,它就是“不和一般电视剧争一日之长”,只是老老实实地追求跟那个年代的历史文化元素和人物精神风貌完全契合的本色天然,质朴平实,完全用一种返璞归真的“大白话”式的画面语言,娓娓道来地讲了一个让你感到亲切无比而又思想上强烈地震撼了你、艺术上深刻地感染了你的故事,在这样的故事讲述里把毛岸英和他爸爸毛泽东的伟岸崇高的艺术形象耸立在亿万电视剧观众的心头!结果,播出后,就像有网友说的,“很多人‘定’在了电视机前”,“思绪仿佛回到了风云激荡中的岁月,情感随着剧中人物而起伏,经常沉浸于刀光剑影的历史中难于自拔”。“面对屏幕,热泪难禁,为我们的国家,为毛泽东,更为我们时代的英雄——毛岸英”,“不由自主地一掬感动之泪”。还有评论说它“在广大电视观众的心中激起了经久不息的波澜,令人荡气回肠。各界观众交口称赞,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优秀革命题材历史剧,催人泪下,感人肺俯”,正是“凤凰涅槃,人天共仰”,以毛岸英的“领袖之子”、“大地之子”、“人民之子”的形象为我们树立了“时代新偶像”。
对于今天中国的电视剧观众来说,虽然说经常面对的是一大批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作品,却也身处数不清的低俗、庸俗和媚俗的烂剧包围之中,《毛岸英》的收视情景,真的是一种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电视剧收视现象,收视结果,收视文化,收视艺术。
为什么会这样?要是追问一下《毛岸英》为什么好看,我们当然可以说出很多的原因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回答这个问题时,我脑袋里突然冒出两个字来。这两个字,说出口,不免有些残酷,不好听,甚至听得毛骨悚然,然而,却是事实,让人无法回避,也根本回避不了,而不能不面对,不能不正视,不能不深思,不能不引以为戒。这两个字就是“招魂”!必须说明,用这两个字,丝毫也没有亵渎英雄和伟人的意思。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大家知道,“招魂”基本词义是迷信的人招回死者的灵魂,比喻给死亡的事物复活造声势。也有一个意思是招生者之魂。《楚辞》有《招魂》篇,汉代学着王逸《题解》说:“《招魂》者,…… 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楚辞》朱熹注也说:“古人招魂之礼,不专施於死者。”旧中国世间小孩儿生病的时后大人怕他失魂,每每叫人在室内或室外路旁喊他叫他,就叫“叫魂”,就是招魂施于生者的意思。先秦时期《楚辞》里的那篇《招魂》,不管作者是屈原,还是宋玉,都是为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创作的。所以,汉朝班固的《西都赋》里有两句就说,“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而古往今来,中国外国,每一回的“发思古之幽情”,每一回的请出“亡灵”,谁都知道,都是为了今天的人的现实的需要。
这部电视剧播出后,毛岸英的夫人刘思齐说“毛岸英回来了”,还有人问“毛岸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其实都是说的这个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说,弄清楚了从电视荧屏上走回来了的毛岸英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也就明白了电视剧《毛岸英》为什么好看了。
我以为,毛岸英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方面的精神财富:
第一,虽为“太子”也应该集浩然正气于一身的政治风尚。
第二,虽为“王者”也应该集人间真情于一家的社会风尚。
第三,虽为“当代偶像剧”也可以用返璞归真的画面语言礼赞和讴歌。
这第三点,前面已经简单地说了说,我就不讲了,只讲前两点。
第一,虽为“太子”也应该集浩然正气于一身的政治风尚。
《毛岸英》这部电视剧忠实于毛岸英真实的一生,电视剧写了他从出生开始,到被迫在动荡不安中度过童年,进监狱目睹母亲革命战士杨开慧受酷刑而不改英雄本色,烈士杨开慧惨遭反动派杀害后他漂泊流浪异乡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后来的留学苏联,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回国后在陕北参加劳动,下乡参加土改,认识并爱恋同为高干子女的刘思齐,解放后进京扫雷,到工厂锻炼,回湖南韶山乡下省亲,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前线光荣牺牲,等等生命历程,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青年共产主义战士的有理想、有激情、有见识、且富有正义感和献身精神的形象,还看到了作为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伟人毛泽东长子的毛岸英为了保家卫国、人民幸福,也为了世界和平,而不惜舍弃家庭幸福、舍弃宝贵生命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
在他短短28年的生命历程里,特别是在从苏联回到延安以至于1949年进城新中国诞生之后,按照中国文化的说法,他贵为“太子”,或者和弟弟妹妹还有其他一些高干子弟结为所谓的“太子党”而自己高居其位至尊,他完全可以拥有并且不加节制地挥霍人财物等等方面的一些特权。即使是在我们的社会总体财富还极为有限的年代,他要取之于“国库”用之于一己或者一个小的特权群体,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的。然而,他两袖清风,一身清白,反而是比别人多吃苦,多经受历练和磨难,多为新中国壮大、为人民幸福、为世界持久和平多做出牺牲,多付出代价,直到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生命。
我们不能不承认的是,今天的电视剧观众,在社会生活中,借用一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前不久在外省的一次讲话中说到的一句话来讲,真的是在看到了空前的成就和辉煌的同时也看到了空前的黑暗与肮脏。这里边,就有太多的干部子弟和家人,滥用特权,侵吞社会财富,损害人民利益,伤害了老百姓和党和政府的感情,影响极其恶劣。一件又一件的刑事犯罪要案大案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收看电视剧《毛岸英》,和本剧的创作者们一起,十分虔诚地怀着一种神圣的心情,无比肃穆地礼赞毛岸英和他爸爸毛泽东及毛泽东身边的周恩来、彭德怀那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的浩然正气,就真的不难理解了!
这说明,这部电视剧不是一般地在歌颂英雄,一般地张扬英雄身上的浩然正气,而是在和广大电视剧观众做一次心灵的交流,灵魂的对话。在当下这个时代一个极其特殊的文化语境里,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者们对于以往的这一个人物,这一个家庭,这一个政党的领袖,这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群体,对于他们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独特发现,独特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激情和冲动,才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传达出他们自己富于精神超越性的艺术理念,寻找到了与当代观众发生审美共鸣的情感契合点。于是,这部电视剧契合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也契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并且努力抚慰了人们受到伤害的心灵,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期待。
这样一来,你说这部电视剧能够不成功?听那首主题歌唱响的“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凤凰涅磐,人天共仰,为国舍命,日月同光”,我们能够不为它动情以至于动容?
第二,虽为“王者”也应该集人间真情于一家的社会风尚。
这部电视剧的导演说,他拍《毛岸英》,还特别注重“同时展示”“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毛岸英与母亲杨开慧、与妻子刘思齐、与兄弟毛岸青及亲人间的美好亲情,深沉赞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伦美”。他执著于“用翔实的史料,不为人所知的真实细节,在忠于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追求以情动人。着重表现毛泽东、毛岸英父子对中国人民无比深沉的人间大爱,以及他们为中国革命、为理想所经历的生离死别,其中毛岸英幼年丧母、出征别父、思齐新婚丧夫、毛主席老年丧子,这几种人间悲怆交织在一起,集中在一个家庭,演绎成一段跌宕起伏的建立在理想主义、民族大义、国际道义、人类正义基础上的旷世真情。本剧将这种人世间的大爱,以一种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的雷霆万钧,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将毛泽东与儿女间的爱之深、爱之切、爱之高尚,寓于平凡的点滴事件当中,寓于默默的体贴和无声的关爱中,使之更加深沉、更加动人心魄。”导演还说,“本剧着重从一个父亲的视角来诠释毛泽东的爱之胸怀,表现毛泽东既有人民领袖奉‘人民为上帝’的博爱,又有人类共通的却又不同凡响的父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情和人伦之美,展示出他们‘一对父子,两代楷模’的风采”。“我希望这部作品有朴实而深沉的内在表达,我期望跨越历史,真正地触摸到剧中人物的灵魂,看到他们,听到他们,呼吸到他们……我的所有的期望,都是渴盼回到那个年代,和毛岸英一起爱,一起恨,一起生与死……为国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
引述这一大段话,我的用意是在于,这又是创作者对于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的一种自觉契合和主动满足。当着今天一种低俗的文艺风尚损坏了社会风尚使之沦丧为某种恶俗,满目物欲横流、拜金拜权,人间公义、人伦亲情不为人知,一些人真假不分,善恶不分,美丑不分,以假、恶、丑为真、善、美的时候,我们重新呼唤人间真情归来,真的是迫不及待也刻不容缓了。
看这部电视剧,你可以感受到,毛岸英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时候,他从诞生到牺牲的这28年的岁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从诞生到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的历史阶段。然而,正如有的评论说的,创作者们偏偏就没有局限在英雄个人的经历上用笔,“而是把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与党的成长壮大、与革命事业的发展进步、与新中国的诞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大量鲜活的事例告诉人们,人类历史上这个新型国家是怎样建立的,这个国家的开国领袖有过怎样一个儿子、一个家庭,这个家庭为新中国的诞生前赴后继,献出了那么多宝贵的生命。这个家庭的苦难、奋斗和光荣,是这个民族苦难、奋斗和光荣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家庭的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崇高信仰、坚强意志、爱民情怀、牺牲奉献,闪耀着这个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传统美德。这种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毛岸英就是这个传统的最好继承者、实践者,在这个意义上,他是毛泽东的好儿子,也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应该说,本剧刻画毛泽东,既着力于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民领袖,又工于塑造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剧中,对爱妻杨开慧的牺牲,对身为父亲而对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个孩子缺少关爱,毛泽东内心深处始终都怀着一种负疚之感。这种感情和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责任感和热爱交融在一起,使他对毛岸英的爱表现得特别深挚和凝重。他疼爱毛岸英,又时刻按照自己理想中的革命青年的高标准严格要求儿子毛岸英。毛岸英对父亲则更是非常崇拜和敬爱,绝对严格要求自己做中国人民伟大领袖的一个合格的儿子。这一对父子之间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意思相同的话就是,一个说“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一个说“谁叫我是毛泽东的儿子!”我们甚至可以说,人们看到的整个34集的戏,通过一系列典型的情节尤其是细节,细致入微而又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他们父子之间的情和爱,都是对这两句话的人伦的理性注释和艺术的感性演绎!
至于广大观众传为美谈的,在中南海丰泽园那场戏里,毛泽东看到岸英牺牲的电报后,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让他如何心如刀绞,他夹着烟支的手指抖动了,眼圈红润了,他点燃一支大红烛,久久地凝视着儿子的遗照,脑海里掠过父子俩一生难得的几次相聚而又匆匆离别的情景,再也忍不住泪如泉涌,而失声哭泣着说:“我的儿啊,你怎么连一句道别的话也没有,就天人永隔了,让我情何以堪,痛彻肺腑啊!”说实在的,看到这里,我们很多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还有,这部电视剧里,从领袖到普通人,人们的种种的喜怒哀乐,那种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让人都感到真切、亲切而又可信。
于是,这部电视剧又让我们深信不疑的是,虽为“王者”也应该集人间真情于一家,是一种我们企求和渴盼的良好的社会风尚。
我们相信,鲁迅说的是真情和真理,那就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有鉴于此,电视剧《毛岸英》的成功,又一次证明了,我们的电视剧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应该深信不疑的是:没有什么比人物的命运和人格魅力更能吸引人的了,也没有什么能够比人间真情人性的真善美更能感动人的了。

杜高:(著名评论家)
《毛岸英》播出后产生的影响让我非常振奋,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我看来它已经超过了文化现象。这部电视剧也不仅仅是对毛岸英烈士的一种缅怀和纪念,也超过了这个意义。有这么多人热爱毛岸英,这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被毛岸英感动。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这使我看到了一种希望。有这么多的年轻观众被毛岸英的人格和情怀所感动,敬仰和热爱他,使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从这部戏的二十五集开始,使我又回到了 六十年前在朝鲜前线的情景。毛岸英烈士是志愿军战士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报名的,我们是紧随他之后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所以我看到二十五集以后展开朝鲜战争的情景的时候,我完全进入了我的记忆。而且毛岸英烈士牺牲的时候我正在朝鲜前线。志愿军是1950年10月26日到达朝鲜前线,我是11月下旬随志愿军后勤部队从东北过江的,大概是12月的一天,在后勤部的一个山洞里面,政委传达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通报毛岸英烈士在轰炸中牺牲,这个情景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时我们才二十几岁,我周围的很多同志都咬破手指写血书去报名的,现在我回忆起来,当时去朝鲜是很危险的,因为那时候我们没有制空权。我们白天都躲到山洞里,敌机在上空不停地盘旋,发现目标马上就投炸弹,一到天黑,部队马上出动往一线送物资,不时还有敌机在上空盘旋,这样一种危险的情景,我们远远没有想到第一个牺牲的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我们听到政委传达通报的时候很吃惊,那时候的感受是,毛主席的儿子都敢牺牲,我们这些人还怕什么呢。所以我看到《毛岸英》电视剧中,彭总司令为毛岸英烈士牺牲后那种痛心疾首的场面时,我是很动的。我完全回到了六十年前战场的情景里去了,所以我看这部电视剧和一般的观众的感受在情感上有一些区别。
《毛岸英》这部电视的播出,它让广大观众看见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领袖的儿子,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感觉它的播出实在是太好太及时了,让人民群众重新来认识共产党。《毛岸英》让广大观众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老一辈革命家是怎样培育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而革命者的后代又自觉到了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毛岸英的屏幕形象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他理应成为新时代青年崇仰的偶像。但是我认为,他应该首先成为所有共产党干部,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和所有国家干部子女的楷模和榜样,他们都应该学毛岸英这样的人民之子。我并不认为伟大人物的儿女就一定会是优秀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但是毛岸英作为伟大人物的儿子,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杰出的人物。电视剧最使我感动的是第三集,八岁的岸英和他的母亲和孙嫂被捕入狱,他亲眼看见自己的母亲遭受惨无人道的凌辱,亲眼看见母亲坚强不屈,英勇就义。我们只要设想一下这么惨烈的经历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心灵的打击是多么刻骨铭心的,一辈子一生都不能磨灭的仇恨。所以毛岸英对革命的信仰和忠诚是和他父母的爱和敬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和他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母亲牺牲后,他和弟弟被迫流浪上海街头,在旧社会的苦难中挣扎,磨练了他的意志,形成了他坚强的性格。后来又到苏联学习,他的勤奋好学,刻苦精神,使他逐渐地成为了一个革命战士。毛岸英的一生是很短暂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旧社会度过的,吃尽了苦,受尽了折磨。从苏联回到延安后,这时候的处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父亲已经成为领袖了,最难得的,在他的身上仍然保持着一个普通战士的本色。在毛泽东的教育下,从土字学起,脱下洋军装,走向黄土地。到农民当中,犁地、种粮食。他没有半点特殊化和享受所谓的某种特权,反而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直到革命胜利了,他先是坚决辞去机关工作,到工厂去,后又在他结婚还不到一年时,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到前线去,明明知道前线非常危险,帅大姐那样坚决地不准他去,彭总司令也不同意他去,但他还是要去,而且成为了志愿军第一人。这种高干子弟,真是太少了。实在是太难得了。如果大家都经历了那个时代就会知道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今天的青年们,今天的高干子弟们在现代条件下应该向毛岸英烈士学习什么呢?继承他的什么精神呢?
我觉得这才是这部电视剧酝酿出的一个内在的很尖锐的现实主题。
这部电视剧就是在问大家,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我觉得非常应该强调这样一个现实主题,学习什么呢?他的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崇高的志向、奋发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艰苦朴素、永远做普通一兵的作风。这些都是毛岸英成为一个杰出的、优秀的、完美的人。足以使他成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我想补充一点,它是毛岸英身上最宝贵的情感和品德,而且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最贫乏的一点。电视剧的十一集,帅大姐在一次谈话中无意中赞扬岸英说,岸英这个孩子,有一颗对穷人的悲悯之心。这句台词触动了我,它讲到了毛岸英的内心世界里面,思想品质里面一个非常宝贵的东西。悲悯的情怀,对弱者的同情,一颗爱人之心,一种人道主义,是毛岸英精神品质里最闪光的东西。电视剧有几场戏是使我非常感动的。他在上海和一群三毛似的流浪儿结成了好朋友,后来他被地下党营救了,地下党同志让他们饱餐了一顿,岸英首先想到的是拿两袋热包子跑着送给那些流浪儿吃。因为我从旧社会长大的人,看到这些细节我非常感动。在分手的时候,他又把自己口袋里的铜板掏出来送给这些穷孩子才离去。他在陕北的山沟里看到一个穷苦人没有鞋子穿,他就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送给人家。他到了朝鲜前线以后看见朝鲜阿妈妮和她的小孙女大水不方便,他就和战友每天去给他们送水。小战士挑水困难,就和战友商量每天少用一桶水,为战士减轻负担。 他处处想到别人的困难而给予帮助,这是人类的最高贵的情怀和品德。
所以我觉得毛岸英身上这种悲悯情怀,这种爱人之心,这种人道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是非常需要的。这种感人的一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因为在我们当前贫富差距还很大的社会里面,只有这种悲悯之心,对穷苦人的同情之心才能够抑制人对物质贪婪的欲求。我们今天多么需要有一颗像毛岸英般的爱心,多么需要对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如果我们的干部子女都能够像毛岸英这样有一颗博大的悲悯之心的话,我们的社会就会真正和谐安定,我们民族的素质就会提高,我们社会的进步就有了希望。
所以我认为《毛岸英》这部电视剧虽然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但是它的现实意义超过了它的历史意义。它使我们在感动中反思,从而使毛岸英的人格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

闫晶明:(《文艺报》总编辑)
我看完《毛岸英》后,认为这部电视剧是一部信念剧,这部戏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信念始终不变,没有任何动摇,泾渭分明,这里面的爱憎是绝对分明的。而且它有一条是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已经不使用了的很多成份呀,类别呀,人的这种阶层划分在这部戏里再次突出,而且它的敌友也是非常清晰的。有别于近年大量的谍战戏中国共模糊的情况这个戏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样,从第一集到第三十四集。遇到的地主刘富仁,他不是一个致富的中农,他就是一个欺压老百姓的恶霸,大家就是要批斗他。在上海,所有的有钱人都是穷人的对立面,哪怕是临走前给的小小施舍,穷人也是不要的,很有骨气。所有我认为这部戏是信念非常坚定的一部剧。我们这么多年,包括我们很多艺术品,在处理这种人生信仰,特别是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道德高下、信念有无已经逐渐模糊了,甚至已经没有了,甚至认为只有把它模糊化以后才使艺术品或艺术人物的丰富性复杂性凸显出来。而《毛岸英》恰恰回到了原来的路上,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好!也是这部戏最成功的一点,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里面贯穿全剧始终。
《毛岸英》也是个亲情剧,特别是反应毛岸英和他父亲毛泽东之间的这种父子情深。这部戏也是这么多年来中国文学艺术作品里边少有的反映父爱主题的剧。爱情剧已经太多太多了,但是这种亲情剧很少。亲情剧里边能够把父爱的这一面写得这么到位的还真不多。特别是有毛泽东这个巨大的符号,他这么一个大的形象,人们对他相对比较熟悉,人们能通过这个作品看到他的另一面。他作为一名严父的形象,这部戏表现得特别好。这也是跟我上面说的信念剧的说法是一致的。它所有的这些,它表达亲情的时候最后凸显出来的还是那个信念。所以这部戏里边父子冲突也罢,交流也罢。最后总要说的一句话就是谁让你,谁让我是毛泽东的儿子。这是这个戏里边始终要突出的这一点。
毛岸英为了结婚和父亲的冲突这场戏我觉得是很精彩的,而且它把所有毛岸英内心的东西都吐露出来了。但是作为一名领袖,毛泽东还是不同意。我们也可以从亲情的角度去理解它,但是还可以归纳到更高的目标下的亲情。包括爱情也是,剧中
毛岸英和刘思齐不完全是青梅竹马,也不是一见钟情,是一种很理想的结合!是革命者的后代,刘思齐对毛岸英的支持,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贯穿始终的。

这部戏中没有我们在其他戏里面必然会看到的比如说地位啊,荣誉啊,这些东西的诱惑。它就是一个非常干净的理想剧,就是要表现一个人的理想、责任、使命和过程当中,他必须要彻底地自律、牺牲,它就是要表现这一条。所以说这部剧不断地把人格的力量和故事的主题一直往上推,我觉得这很不容易,故事的原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一部很容易概念化的剧作,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毛泽东大家都知道,毛岸英大家多少也知道,但是说细节不知道。要把一个特别已知的人和一个未知的人能够融合到一起难度是很高的。
这部戏没有过分概念化的东西。每一集看上去会觉得很有意思,有戏剧性的冲突。在土改的部分写得特别有回味的地方,表现了毛岸英非常有上进心,有相当的政治智慧,这都是这个片子成功的地方。它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启示。包括我们怎么样做父亲,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毛泽东对儿子那样严格的要求对我们的子女都是一笔精神财富。 毛岸英的每次经历和选择,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这是一部把真实人物表现得非常成功的一部戏。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真实人物,都是大人物,都是不容修改他的形象的人物,能把这些人物刻画得这么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本剧的演员也是演得非常投入,感情很真挚。

耀鹏:(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
写一代伟人本身就是很有挑战性的,写伟人之后也如此。
看了《毛岸英》后,感触有三点,第一点就是时机选择很恰当,正好是抗美援朝六十周年,岸英同志牺牲六十周年。在央视黄金时段,强势推出,我觉得这个时间的窗口选择是有讲究的。第二点,这部戏体现了当代的价值。克罗齐说过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可以在历史题材里发现它的当代价值。文艺作品也是,你只要灌注了思想,蕴涵了精神,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这部戏触动了时代的神经,契合了社会的心理,人们一直在呼唤这样的作品。剧中的毛岸英非常阳光、朝气、勇敢、坚定、执着、勤奋,打开了伟人之后精神世界的一扇门、一扇窗户,我们能从不能地角度把这个人物看得很透彻。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人道主义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这是这部剧最大的价值所在,它体现了当代价值。第三点,它开启了人性当中的情感之门和真实之门。这部剧描写了亲情、爱情、友情。我们说通情才能达理,感人莫过于情。这部戏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充分。剧作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真实才能打动人。周总理说过,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我觉得用在这部电视剧上也比较恰当。这是艺术的生命所在。真实和真情是这部电视剧的本色。

黎鸣:(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看完这个电视剧,感触很深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从我对电视剧的研究来说一下这部电视剧成功之处。电视剧不同于纪录片,它对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叙述,对观众的影响力,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个电视剧成功之处在于它的故事结构新颖。它是根据刘思齐的回忆录改编的,对我们来说有种揭秘性。我们简单地了解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后来牺牲在朝鲜战场,但是他是怎么成长的,怎么牺牲的确实了解不深。看这部电视剧让人欲罢不能,知道了毛岸英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这是这部电视剧的受众之处,会让观众产生共鸣。故事的叙述很成功,它以回忆录的形式出现,在关键时候以刘思齐的旁白来说明毛岸英的生活,这一点非常亲切感人。这种叙述形式让人很容易接受。它有很强的故事性。全剧的细节描述得非常成功,很多细节非常感人。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感情描写细腻,让人感觉很亲切。剧中岸英看见孙嫂的手上起老茧便看出她是从乡下来的。片中利用了很多特写镜头,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朱小勇:(杭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我仔细地看过这个作品了,第一个感觉非常真实。第二个感觉这个作品看了很来劲。第三个就是这个作品还是很创新的。现在的电视剧喜欢模仿韩剧,没怎么创新。创新必须根植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是从我们的文化里面长出来的东西,它继承了我们文化的精髓,这样喜闻乐见的东西才是创新。《毛岸英》从侧面体现了我们中国电视剧创作的要求。我们希望能够创作出更多主题鲜明,主旋律题材的文化作品,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多做贡献。

王丹彦:(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听了一下午的专家领导的发言,很受教育启发,毛岸英这部戏制作和播出可以说在荧屏上掀起了一个热议的浪潮,最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纷纷有评论家撰文,高度肯定,深度解析这部作品,那么确实一部好剧诞生,它是能够在我们的电视艺术的生态中,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下面我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角度来谈两点粗浅的体会。
第一点,这部戏用领袖之子的人生历程,展现了革命历史剧传记体叙事的真实力量,中央电视台一黄时间推出的毛岸英,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国家电视艺术展示的最高平台上,人们的目光纷纷被这个血肉丰满的伟人之子所吸引,人们的内心,一再被这个鲜活的形象激起一串串微澜,真实具有动人的力量,这部剧没有概念化、脸谱化、刻板化,而是用经年积累的人物素材,精心展开传记体的时空叙事,剧本运思扎实,场景切换流畅,节奏张弛有韵,对话个性鲜明,情节设置用心,这部戏通过综合驾驭电视剧各种艺术元素,让一个及赋真实感染力的毛岸英,走进了观众的情感世界。再欲罢不能的形象审美中,引领观众共同感悟了,一个伟人之子,人民之子,时代骄子的精神成长历程与高贵的人格风采,这就是,剧中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有一句话概括的非常好,维尔不有承受苦难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我想这句话是在毛岸英身上担当得起的,当之无愧的,可以说这部戏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精心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全景式的展现了毛岸英暂短而不平凡的一生,一方面,这部戏所涉及的中国革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进程的把握与交代,做到了,大事不虚,同时又能够在与传记人物中心刻画上勾联有致,让中心人物毛岸英的成长角度具有坚实的背景支撑。另一方面,在人物故事的推进中,这部戏注意在把握人物成长逻辑,人物心灵轨迹与人物性格、习惯的内在规律之中进行艺术形象的再创作,在内在真实上下功夫,不靠矮化崇高,解密传奇,揭秘人生,人性弱点等去抓人,而是靠细腻的艺术手法使小事不拘,在一个个具有真实内在元素的空间中演绎成为生动鲜活的故事脉络,构筑起一个有理想,能奉献的青年。在苦难中成长为时代先锋的伟人之子的精神魅力的合理性,真实性与历史感。从而在传记体的革命历史题材发掘中具有新的标杆意义。
第二点,这部戏用中心人物与周围多重人物关系塑造及情感互动,诠释了,蕴含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一代楷模形象。思想价值需要在人物环境冲突中表达亮色,命运感悟需要在不同人物关系发展变化中引领激发,毛岸英电视剧,在革命历史题材剧中罕见的表现了,一个人从降生,孩提,开智,启蒙到身后追思的人生命运的全轨迹中的各种重要关系。表现了,革命领袖家庭中的夫妻情,母子情,父子情,手足情,同志情等等,表现了毛岸英是怎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在不同的环境中,以真情悲悯融入劳苦大众,以孜孜不倦求索知识技能,以艰苦危难磨砺意志情操,以锐利进取投身崇高伟业,以纯真忠诚对待爱情信念,以炙热的青春激情奉献自我,从而实现了人生崇高境界的升华。也让观众在收视审美的愉悦中,在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信念,道德情操的震撼。非常感谢毛岸英主创团队!
可以说毛岸英是60年前的青年楷模,也是充满了时代的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永远的精神楷模。塑造得很成功!今年8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致全国青联11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25大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坚定远大的理想,立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锐意创新的激情,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人生,不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可以说,时代呼唤着毛岸英这样的英雄,新世纪召唤着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奋斗前行,毛岸英一剧在这个时候奉献给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它刻画了一个时代英雄气质的新楷模。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不可估量的。

李京盛:(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
今天的会开得非常好,各位到会的专家和领导对《毛岸英》这部电视剧做了精辟的分析,精彩的点评,精到的发言。角度不同,表述的方式也不同,有观感式的,有从题材特征上分析的,有理论色彩比较浓的,还有从创作经验上总结的。总而言之,这些发言对我们很好的宣传这部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引导和很好的观赏这部剧,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今后这类题材的电视剧的创作,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下面我想从《毛岸英》这部电视剧的本身讲一点宏观上的问题。2010年已经进入了岁尾收官的时候,一年将尽的时候了,所以现在我们从管理的角度,正在对2010年电视剧的年度播出特征进行一次总结和梳理。《毛岸英》这部电视剧诞生在今年,它不是一个偶然的,一部电视剧孤立的现象,我们在对2010年度电视剧的创作生产播出进行总结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它的年度特征之一就是2010年度红色经典题材的改编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播出,是我们2010年度电视剧创作的一个亮点,或者说是一个热点,或者叫作年度特征。为什么这么讲呢?红色经典题材并不是电视剧创作的一个新的题材,在五年前,十年前就受到了创作者的关注和青睐,并且不断的每年都有这些剧目诞生。但是今年诞生的这些电视剧像央视播出的《江姐》,《洪湖赤卫队》,《永不消失的电波》,《毛岸英》,再加上《为了新中国前进》,《解放海南岛》等等,这些红色经典,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播出,第一,不是像以往那样,创作出来之后,会受到一些舆论的非议,比如说,对这些经典,有一些不应该有的改编和颠覆,不如说,过多的对情节和人物进行了新的诠释,损伤了原著的精神实质,不如说,为了一些商业的目的,去拉长,去注水,以往,这些非议几乎都是随着每一部红色经典题材电视剧的改编诞生,受到观众的质疑。但是今年,这种现象没有了。以央视最近播出的这几部剧来讲,不但没有了以往的那种非议,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收视效果。
这几部剧,《毛岸英》,《江姐》,《洪湖赤卫队》,《永不消失的电波》,这四部剧,可以说比我们在央视播出的其他的一些开始对它寄予厚望的,希望收视效果比较高的那些剧比起来,还有喜出望外的收获。像《毛岸英》这部电视剧在央视播出时就取得了高的收视率,这确实是红色经典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在播出中取得一个意想不到的喜人的成绩。这说明什么呢,有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第一说明我们红色经典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改编日渐成熟。第二说明我们当今的观众对这类题材确实是有现实需求。第三说明这类题材在今天的改编中特别注意把历史精神,革命精神和今天的现实关照在一起。这就是刚才许多专家讲的《毛岸英》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引起今天的观众这样的观赏热情观赏兴趣和喜欢的重要的原因。
电视剧在今天之所以发展成影响最大,受众最广,数量最多的艺术门类。作为一个大众文艺形式,它能够承载着当今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承载着弘扬主流文化的使命。这对于大众文艺来讲,即它的神圣职责,也是它赢得观众,赢得大众的一个重要的题材特征。所以我觉得2010年度我们电视剧的年度的特征之一就是红色经典剧重新在荧屏热播。而且改编日渐成熟。获得观众喜爱。


年轻时的《毛岸英和刘思齐》

 

现在81岁的刘思齐

















发布时间:2011-04-14  点击:1603  <<< 回上页

版权所有 2008-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佛山市陶瓷卫浴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佛山市禅城区中国陶瓷博览城陶博8路八座之8
联系电话: +86-757-88888888  +86-757-99999999  图文传真: +86-757-77777777
网站访问统计:人/次 网站管理